1、明信片与手绢
看到这个话题让我不禁想到北大创业领袖大赛手绢BP路演时候的场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手绢早已被纸巾取代,但是有个日本朋友安田玲美小姐告诉我在日本依然普及,不仅留存于功能本身,手绢更是体现礼仪、家教,各个奢侈品牌也遵守日本本土文化,发布了各式各样的款型和色彩,据说其中一家很大的生产手绢的公司还不可思议的开到了中国。
至于明信片,经常是旅游或朋友祝贺的时候会用到,当时没有微信,网络也没有完全普及,电脑系统还停留在win97拨号上网时代,通过明信片形式告诉最亲近的朋友我去哪儿了,干点啥了,弄个旅游地的明信片证明自己去哪儿了,让朋友羡慕一下,然后回家后与小伙伴们分享所见所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当时心态真的是发自内心,对于我们80后来讲,书信和明信片一样是寄托,是挂念,是爱情,只给情有独钟,唯一的人。
2、从明信片到朋友圈追溯“朋友”之间的那份本真
唐代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也有唐代张谓《题长安壁主人》: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所谓朋友真的是三观相同互相认同各自的才华才算真朋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认识什么人,交代什么事情,快得一闪而过,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造就我们这样的“脸盲”或者有人说我们“有眼不识泰山”。总之,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好像都打了折扣。更是各种荒诞毫无目的的“无效社交”和“被社交”,明信片也是充当着朋友之间关系纽带的一种交流方式,愿意一笔一划的耐着性子去写的一定是在乎的人。从我个人对于朋友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人聊得来,有共同的爱好话题,对一些事情看法上是有原则的,能进入各自生活话题都是臭味儿相投的人,不能说最好的但是一定是对的,最起码不作。
3、明信片与产业
大圣这次展览是40来张100年前的明信片,其实按照整个故事逻辑其实还缺20多页,这样就给了大家很大想象力空间,明信片上大概讲了五个年轻的音乐老师暑假骑着自行车从布拉格出发,一路上有苦有笑有抱怨又有爱情的过程,从翻译后的字里行间透露了大家淳朴本真的感情,他们像一群不懂事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孩子进入到了光鲜的城市里,拘束且蹩脚的礼仪让大家的手无可安放,他们饿着肚子骑着自行车好几十公里进入瓦哈拉神殿外一人抓了把大理石塞进兜子里,有一天在塞尔斯堡一家宾馆房东的女儿和外甥女度过美好的一晚,听了马斯克的馊主意他们拖着自行车上山,受到当地人的嘲笑。在海滨的一个亭子里度过午餐同桌的是一个来自波尔多的女士。到湖边去喝酒,在饭店吃快餐,背包背满水果,给一个肥胖的安娜的服务员小费等等场景,五个小伙子去参加舞会,结束后相约五个女伴一同回家,让人们联想联翩。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家根据现在人对于“心里话”、“约定”、“宣泄”、“爱慕”、“目标”等感情诉求,相继出现了类似“故事邮局”、“漂流瓶”、“记忆时光机”“寄给未来的自己”等交互或体验特色业态,商业想象力十足。通过大家探讨一致认为这次100年以上历史的“旅游明信片”故事素材挖掘与旅游结合其实挺有意思,如果大家对于展览的内容感兴趣,以探索和放空的心态重走100年前这几个音乐老师的足迹,感受一下100年后捷克人的风土人情,坐在夕阳下听着城堡里传来的管风琴的声音,去看一看红蓝宝石镶嵌瓦哈拉神殿,去品位一下捷克风味的香肠和炸肉排,也可以找到那个海滨的亭子与爱人共度晚餐,然后再寄一张雪绒花的明信片给未来的自己,或者许久没有联系的他(她)。
4、机缘的一次展览
大圣是我北大一个非常要好的哥们,老北京,世界体育冠军之后,明明可以靠体育优秀传承,却一不小心相继干了互联网、赛事、电影行业,不怎么射箭的人却“奇葩”的给人大学讲讲射箭历史课,偶尔带我们扒拉下他数以万计枚世界各国的邮票和明信片。
东哥一直都是位让我值得尊重的文化人、策展人、艺术家…身份无数,满满十好几页的介绍,各种平台和奖项发起人,在我心中,他像“鲶鱼”一样的人物,相关圈儿里有什么动静,肯定多少跟他有点关系,因为我俩都是思维跳跃性,他也不厌其烦的听我嘚啵嘚废话,很聊得来。正好前几个月拿了段火车皮拿来做“东空间”,我觉得特别好玩,大圣跟思言说想结合明信片、邮票等收藏的东西策次展,而从记忆角度废旧火车皮和明星片有很多共通的东西,所以打算跟东哥唐总在12.1号一起给大圣小盆友策次展玩玩,找几个知心的朋友聊聊,不矫情不做作的那种。
展览时间:12.1-12.15日
展览地址:北京塞隆国际文创园“东空间”
学术指导:刘劲、李伯琴
艺术指导:王景云、王宏伟
参展人:赵盛
策展人:程一鸣、东子
技术总监:祝业平、李国庆
媒体总监:卢武、肖明
视觉总监:张泰铭
运营总监:唐玉、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