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鸣 创始人
1、林智勇:一鸣兄好,疫情之下,千里冰封。当下的艺术设计界存在着很多悲观情绪,疫情后的艺术设计从业者,如何面对行业的困惑或机遇呢?
疫情爆发后没几天,深刻感觉到医疗和食品行业的刚需,我们设计院准确点的讲应该算是建筑装饰行业,疫情的爆发,从垂直上游开发公司到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供应链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我们的有些项目也慢了下来。但面对行业,在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的语境下,有人提出“网络设计院”但还是多多少少会有些资质、注册、人员资格、管理、法规限制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火、雷神山医院从设计、建设到投入时间仅仅十几天时间,过程中同时调动上千产业协同,装配式建筑、医疗、远程协作办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通过这次疫情让大家重构新的认知,从价值观排序、投资和管理的变化,疫情冲击之下,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技术展示和抗疫方案,也为多行业间的技术分享与跨界合作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未来对设计行业也将会进行新一轮的命题要求,这也是一个突破设计行业天花板的机会。
神木银杏森林公园——陕西省神木市大柳塔试验区银杏森林公园项目概念规划
2、林智勇:我了解到你参与或主持过不少环境艺术设计项目,近年来在文旅产业方面也有涉猎,能谈谈你这些年来的从业心得吗?
通过泰康、复华、华侨城、远洋等相关成熟企业设计服务,设计管理通过与各专业的交叉磨合,让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加强完善的同时,更需要学着跳出我们本身的专业去考虑问题。政府提出文旅融合前,地产公司长远发展规划,从一线城市到降维到新一线或二、三线城市拿地做土地存量,以旅游+地产模式,我们应该算是一个学习型企业,为了了解旅游行业,机缘下携团队去做文旅运营项目,从定位、投资筹建、运营、营销做了一个相对立体的梳理。现在再回头看做一些项目时候,发现从开始定位就是错的,由于对于一些项目横纵向产业关联有更立体的看法,对于趋势行业的专业会提前做一些研究,多维度判断项目可行性及风险,与开发方的沟通相对就容易一些,会发现“设计”已经不是“设计”了。策划是定位、资源、资本的平衡统筹,设计的打造则是各种投资、运营回报、财算前置的工具,设计的定义更加“弹性”和“沉重”了,所以也就是我常说的设计师在某种意义上不是艺术家,要接受很多角色的倾诉后去平衡各方利益进行取舍,而艺术家他们的思想更敏感和自由。
从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角度,大家下意识的参考2003年SARS时期国际关系、政策、机遇、产业等发展轨迹,现疫情发生加上原有经济放缓、债务危机、中美贸易更是雪上加霜,GDP增速肯定无法“保六”,高投入慢产出的旅游业作为GDP50%以上的服务业也不例外。以往来讲春节占旅游收入1/5,破万亿的亏损是肯定的了,同时还有交通、电影、餐饮等行业更是断崖式下滑,大家都在等疫情过后的消费反弹苦修内功。疫情间,城市到社区管理的变化,都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及所在的设计行业、打造的产品,我们也在此阶段也在做进一步思考与调整《程一鸣:疫情后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浅析》。
3、林智勇:当诸多的行业矛盾形成又缺乏优解,有人用突围来形容,或干脆就不干了,你会怎样选择,有思考的逻辑吗?
都没错,疫情当下,国家处危难之际,有人、有机会、有条件靠实践验证落地那叫“突围”,生物医疗行业研究治病方法,电子地图行业通过人员迁徙的数据进行城市医护布控,社区智慧系统可根据人员数据流动便于物业制定疫情管理方案,十几天建成火神山投入使用,医院管理方根据病毒特性与专业设计师共同制定应急方案解决交叉感染与观察室、通风等问题,不仅限谈论行业价值还是社会价值,每个尝试突围的行业都会在疫情后沉淀丰富的经验为以后的市场竞争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对于“明知有虎偏往虎山行” 的事情,放弃不见得是坏事。“就怕你选择错了,还很勤奋”,毕竟每个人的角度不太一样,有时踩过坑后才是实打实的经验。
承担得起的错误范围也可以适当去踩,踩了才知道咋回事。一帆风顺的发展必定有更大的坑等着你,到时候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就像以前有人提出:“传染病的教训:中餐必须改变不分餐的陋习”,从传统习俗到分餐制的习惯培养,这本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4、林智勇:北京的城市产业容量和需求,是你驻扎北京发展的动力吗?或者你还有其他的动力输出考虑?
我们设计院面对的市场有政府、地产、文旅三个方向的开发口策划与设计业务。如果从项目开发增量角度,应该是开始下沉新一线、二三线市场了,北京属于相对饱和状态。行业机会多,资源丰富,政策更近等条件也是很多人选择发展历练的理由。
你说驻扎北京的发展动力,生活肯定不是,现在在大城市呆几年回新一线、二三线发展创业的“小镇青年”,无论是从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儿子有些能力肯吃苦都不算太难,节奏慢,有存款,有幸福值,我郑州老家也不错,但北京这座城的魅力在于你越努力越是觉得自己渺小,它容易上瘾,难以自拔,上帝给你一团雾霾,你却要捂住口鼻冲进霾团,生活像座围城,有人进来有人想要出去。
5、林智勇:疫情其实更多的是一个社会现象和问题,对于这次疫情,你觉得社会或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反思?
新冠状病毒的出现,面临着高压下AB两张考卷。一张是安全,一张是经济。相信组织,做好防护,顺势而为做点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的事情,不要等到“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社会层面反思浅析:
①价值排序反思:国人的健康意识可能会提前到来。健康管理、医疗卫生、养老养生会渐渐被大众重视起来,对中医有异议的会看法转变。
②独立思考:建立客观独立思考意识,互联网的发展,让人失去深层次的辩错能力甚至产生社会舆论误导别人。
③互联网反思:03年非典后BAT及国内门户网站的冉冉升起,后来输出大于内容,为降低成本盗版内容流量获客忽视版权,广告无底线植入恶性循环,分散受众者注意力时间成本很高,陷入“奶嘴乐”、“娱乐至死”让大家陷入自己什么都懂,说深了好像什么都不会的困境,甚至造成医疗事件。
伴随着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媒体的发展,出现了类似“回形针”、“李永乐”等科普性质、完善知识结构网络的视频传播平台,慢慢出现类似“TA在”的APP等实验性质的,能够持续性的引导性人大脑根据兴趣点完善知识网络的算法平台,不同的是这是有论文支撑的,还有类似SNAPCHAT“阅后即焚”技术的开发是不是更能让人具有安全感,而不是信息完全“赤裸”在互联网后台定制被消费,个人认为新一轮的互联网时代洗牌应该不会等太久。
④ 竞争力:随着产业格局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浪潮下你的职业是否不可替代。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在疫情过后活下来。
⑤理财与保险:在不受年龄受限基础上,如重大疫情多月主业冻结开不了工,是否能通过被动收入,或副业让自己不受影响。在重疾的时候是否会成为一家人的拖累,趁着年轻是否有保险规划。
⑥管理完善:2003年sars后ZF先后投入257亿改善医疗设施和应对传染性疾病,2003年7月国务院办公室公布了关于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草案,内容涵盖自然灾害,公民健康危机,工业事故到重大交通事故。
城市管理,可想在有准备的情况下,2020年依然面临着上传信息不及时、谣言验真、不及时防护、情绪失控产生舆论等管理问题,疫情后必再次加强应急反应机制政策的完善,城市层面,疫后在进入“存量时代”后会转向精细化管理重心,部门及区域边界清晰、权责分明。
社区管理,政策对管理公司的政策落实到居民,公司管理层进行标准化培训的同时做到科学创新管理,坚实做好稳定居民情绪工作,这次疫情的发生让更多的管理问题露出水面。
.....
⑦论文反思,这次病毒疫情展示了我们的论文量产能力。后续牵连很多,985高校排行、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质量、教育层面优质师资力量与城市、区域考录的不平等、逐利的在职研究生体制等等。
………………………
12天能刷新一个人的习惯,在新的人的生活方式变革基础上,衣食住行科教文卫体…都会面临着变革,谁都躲不过。
设计行业思考:
在疫情冲击下,所有设计产品都暴露了不足,片面来讲,从城市治理、公共管理、社区营造上,都有待软、硬件“智慧升级”。疫情后经济复苏后,医疗大健康、远程办公、物流、在线教育、短视频、游戏、烟酒、无人系列行业、VA或AR、汽车行业、房地产、新生儿潮、婴幼儿用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会有新一轮的进步突破,但同时都会影响着设计行业对于未来产品的打造。